話說心理學家甲君對現代社會怎樣構成人們普遍的心理困擾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意想不到的是,一場與朋友的聚會讓他開啟了一些想法。如果你對這方面也有興趣,覺得跟自己身邊的人也有點關係,不妨來一起參與以下的談話。
某天在CWB的一間酒吧內...
甲:你早來了。(坐下,點一杯飲品)
乙:沒辦法,生意淡薄,早走早著。你那一行的都應該很忙吧?
甲:還可以。這時勢,是可理解的。
乙:我妹早前被公司辭退,現閒在家,每天都被父母催問找到工作沒有,是不是不夠積極努力、之前沒有好好經營人脈、會不會是不善長於面試之類。受此影響我也開始擔心我自己,好幾晚都沒睡好。
甲:你應該沒太大問題吧,不致於焦慮至此。
乙:這些日子那個香港人不焦慮?就算不談這段時期,一直以來那個香港人不是在焦慮底下過日子?你是心理學家,難道不知道焦慮不就是現代人的普遍問題嗎?聽說還有普遍的輕度抑鬱...
甲:當然,好的心理學家要研究歷史不同時期的特點如何產生不同形式的主要心理困擾。例如祖師爺弗洛伊德的那個維多利亞年代人們面對的很多是壓抑。
乙:那我們身處的現今社會有什麼會容易導致焦慮和抑鬱的特點?
甲:你剛才講你的父母對於你妹的失業情況有什麼話說?
乙:問她是不是不夠積極努力、之前沒有好好經營人脈、會不會是不善長於面試之類。
甲:你內心也會這樣問,是不是?現今社會的人的價值觀都受到「精英主義」的想法影響,包括你父母。這股思潮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有才華、肯努力,就可以獲得成功;相反,當一個人未獲得所謂成功時,就會被認為是欠缺才華或不夠勤力。雖然這想法不是沒有一些道理兼且有其積極向上的一面,但我們讀歷史的都知道,獲得所謂成功除了才華和努力之外,還需要運氣和際遇!自古成功的不會是大多數,所以文學裡有悲劇,告訴我們好人好者也有可能面對所謂落難和失敗。明白到人生中的運氣和悲劇元素,就會對自己或他人的挫折或挫敗產生悲憫而不是鄙視。
乙:我怎會去接受自己是個可能不成功的人!自小我們就被教導:人生在世就是要有所成就,而個人可以成就自己的特殊命運!假若接受大部分人都不一定會成功這套說法的話,我不就是要接受自己只不過是個所謂平凡的人?在現今社會,被視為平凡是種詛咒!
甲:就算作為平凡的大多數中的一份子也不是什麼罪行!認為個人要有所成就及擁有特殊命運的觀念的背後是現代社會的「個人主義」所推動。其副作用是一個擁抱這種價值觀的人當沒有或未有所謂成就或個人特殊命運時就會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傳統的教育先強調可抗逆、可安於平凡的人生態度,而不是一味告訴你你是special的,一定會有特殊的個人成就云云。有了可抗逆、可安於平凡的人生態度而又不失進取之心,往後人生若果真的有所成就,當然是可喜可賀。
乙:但人生的目的或意義不就是爭取個人成就嗎?例如當我50歲時或之前,當我擁有一定財富和地位時,我會認為很爽!我沒有辜負我自己!
甲:人生的目的和意義都跟個人成就有關是人類社會進入「世俗主義」後才有了的想法。世俗主義不純粹只是所謂去除宗教,在此之前的人都有一種「天人觀」,在一個更大的存在(宇宙/神/上帝/天道等等) 底下或之內過著一種人生。現今的人甚至在仰望星空、眺望大自然或面臨大海之時都只能把景象外物當作自己的觀察對象,無法像古人般可以感通天地萬物,感受到自己在宇宙和人世間的渺小和領略到自己處身的位置和意義。因為失去了該種能力,雖然我們獲得了科學理性,但科學理性不能指導我們應該怎樣活我們的人生,因此我們凡事都只懂得從自己的所謂個人成就的追求出發,遇上得失便再沒有其他的價值去支撐生命了。
乙:你剛才說的話讓我想起周末與女友在家附近的海濱長廊散步。她最近不斷暗示她想結婚,但老實說我只跟她一起大概一年,還未肯定她是不是我命中的那一個,有些事情我跟她很相襯,但更多的是不相襯的方面,讓我猶豫不決,但偏偏父母又跟我說我年紀不小了,是要成家立室了...正是在我還未有什麼成就的時候,是這樣,唉,雖然我知道我們剛才討論著說成就或許不是人生唯一的目的。
甲:人真的會遇到「命中的那一個」嗎?遇到他或她就會讓我們感到無比快樂?如果你去認真客觀地研究一下,大部分人的親密關係都不容易,儘管未至於忍無可忍,但關於那個人,對方通常都是在某些方面很棒,但在很多方面都或許很難相處或不容易接受。一頭是夢想,一頭是現實,聽起來讓人感到很幻滅。
乙:真的沒有真命天子或天女嗎?
甲:有所謂真命天子或天女這種屬於現代「浪漫主義」的想法乃人之常情,因為我們對於婚姻或愛情的渴望和態度是經過塑造的,而這種塑造是基於一種很原始的內心投射,所以感到這種想法很真,也讓我們逃避現實中愛情或婚姻對自己的考驗。
乙:再加上「現代媒體」的影響。除了如韓劇般給我們製造夢幻之外,我留意到它們也令我們注意力集中在讓我們恐懼、恐慌、擔心和憤怒的事情,充滿著控訴又不提供解決方案,而這些負向情緒和記憶的累積讓我們個人感覺很無力!人生經驗告訴我,世界不可能只有這些負面的東西,為什麼不來個較好的平衡,讓大家都知道這世上亦存在着很多懷有善意、負責任及體面的事?
甲:乙兄不愧為社會學本科畢業的,對這方面很有見解。同意,我們從媒體接收到的訊息,會影響到我們的內心信念和心理狀態,而我們的反應不一定符合真實,卻又未必能夠自覺地抵擋那些強大的影響。同時媒體於當今的消費型社會在慾望的製造上亦扮演相當角色,但關於這方面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乙:我想現代社會雖然帶給我們很多古代社會沒能給予的方便和享受,但同時也讓我們活得很累。它好像在我們沒有覺察的情況下,灌輸了一些要求我們變得「完美」的價值觀給我們,要求我們有必要去令自己追求很大的滿足、要很心理正常、要有所成就!若我們稍有做不到,我們就感到自己很無能、很差勁,我們是否在虛度人生!
甲:應對這種現代「追求完美主義」,或許我們要接受完美不是我們作為凡人可以追求及擁有的。被驅使去追逐的過程中我們變得心理上不健康或許就是難以避免的事!這像是哲學家所說的「人類境況」吧?
乙:我現在的「人類境況」是被這些現代社會的「精英主義」、「個人主義」、「世俗主義」、「浪費主義」、「當今媒體」和「追求完美主義」等折騰着,讓我的人生充滿着焦慮和抑鬱的氣味!
甲:若然意識到這些,或許是時候檢視和重整自己內心的信念和價值體系?讓自己清楚地看到現有的信念和價值體系怎樣為自己不斷地產生焦慮和抑鬱?
乙:像今天的可以很坦誠地去談及自己的恐懼和局限是一件很令人舒懷的事。這就是你們所謂的心理輔導吧?我今天是不是賺了?
甲:不完全是,哈哈,賺了不賺了這種説法很現代人...今天像是朋友之間、摸着酒杯底的一場關於人生哲學和現代人心理的談天說地,從中我也深受啟發。
~End~
©2020 by Derek Lam Psychologist - 專業心理輔導及治療.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