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香港佛教》月刊訪問節錄 - 怨氣與福氣的關係

本人尊重世間的所有傳統宗教。Derek Lam Psychologist 近日接受了《香港佛教》月刊的訪問。

月刊今期就「放下怨氣 才有福氣」這個題目邀請了寶蓮禪寺住持、南京大學教授凈因法師、臨床心理學家陳雅文和輔導心理學家林旭信,以及註冊中醫師徐宇平,從身心靈及生活上和我們分享尋找幸福的良方。

對題目有興趣的就請購買今期的月刊吧,不一定是佛教人仕。也可於下個月下載免費的pdf版 (可按下面的連結)。

Derek的部分的節錄如下:

[心理學家的提示:pg.10-12]//沒有人生目標,就像大海中生去方向的船,輔導心理學家林旭信認為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和人生意義,容易觸到幸福。人生意義方面,建立每周日程,安排時間實現目標,令自己創造人生幸福感的過程。其次,看生命成長相關的書或電影,探討自己的局限,讓思維有所突破,令自己的個人成長有進步,獲得新的經驗,打開生命新一頁,令人有幸福感。

哈佛大學從1938年開始,花了80多年時間研究幸福,發現良好的人際關係令人感到幸福,孤獨的壞處像吸煙、飲酒,影響健康。林旭信認同和別人的關係正面,會帶來幸福,例如彼此建立同理心、親密感或愛慕等。如何和人建立良好關係?例如每星期抽空和人相處,了解對方,欣賞對方。

社會不同的事情,可能影響一個人的情緒。林旭信認為一個人如果能調息這些壓力,令自己有自主的感覺,也容易獲得幸福。此外,在資訊發達的年代,社交媒體可能潛移默化地把想法輸入我們的大腦,他建議每星期抽時間檢驗大腦收到的訊息是否屬於自己,還是屬於別人,有助避免人生偏離原屬於自己的方向,最終失去了幸福感。//

感謝《香港佛教》月刊是次訪問。

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佛教》月刊網頁 http://www.hkbuddhist.org/zh/page.php

©2019 by Derek Lam Psychologist - 專業心理輔導及治療.​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