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為何我在不該有情緒時卻有情緖?我怎樣才能好好地處理我的情緒?

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要說明一個基本觀念:「現實」分兩種,遵從物質世界規律的客觀現實和遵從心理世界規律的心理現實。

香港是一個高度注重物質、數字的城市,我們自小便被訓練成會去認為「現實」只可以是客觀的、物質性的。這種被灌輸的觀念會讓人每一想到現實,便會聯想到是金錢、房屋、肉體、電子產品之類,甚至連説到情緒,都只是會想到大腦和神經系統。但每當說到一些心理的事物,例如「情感」、「思想」、「意象」,等,大家往往會認為這些都不是現實。因此每當情緖出現時,例如,在工作面對同事的時候,便很多時會覺得那些情緖在妨礙著我們正在面對和處理的當前現實。

讓事情更糟糕的是,當你接受身邊的人的勸告時,往往就是「你不要傷心/生氣/煩惱/抑鬱啦!」。但是這些未受過正規心理學訓練的人們並不知道心理活動有它自己本身的現實性,不是他想要不傷心/生氣/煩惱/抑鬱就可以不傷心/生氣/煩惱/抑鬱了的。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包括情緒)有其自身的規律,儘管他在某程度上可以嘗試自我控制自己的情緖和思想,但抱歉地說他不可能完全主宰它們,除非他本身非常了解並懂得如何運用這些心理現實中的規律。

心理現實也不止於情緒、思想。例如,物質世界的現實中的一個人可能擁有一具男性的身體,但在心理世界的現實中,這個人有部分的人格可以是屬於所謂「男性」的,有部分可以是屬於所謂「女性」的(這些 內在子人格亦未必反映在這個人的衣著上)。這些都是你肉眼看不見、不存在於物質世界中卻存在於心理世界中的現實。另一個例子是,每一個人從物質世界的角度都有著或曾經有著一個擁有女性身體的母親,但在這個人心理世界的現實中,卻很可能有多個「母親」,包括「好的母親」和「壞的母親」等等。有時,這些「母親」意象之間是有更連繋的(意識到某個人有時好有時壞),有時是缺乏連繫的(所以有時只會看到某個人的壞,好的好像從未存在過)。

總的來說,一個人遇上情緖困擾時實在毋須太過自責,亦毋須要太理會身邊那些非專業人仕卻喜歡給説話的親朋戚友。你須要的是學習接觸、接納和認識自己心理世界的現實(而不是否認或抗拒這種現實),捉摸心理現實中的規律並運用它們去處理自己的思想或情緒困擾,漸漸地你會發現自己的心理韌性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越來越强、身心越來越健康。

(歡迎在頁底的comment位置留言。除此之外,如有問題亦歡迎以PM形式查詢,Derek會盡快親自回覆。)

©2018 by Derek Lam Psychologist - 專業心理輔導及治療.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