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一名害怕演講的律師:讓我們談談「恐慌症」
Simon (假名) 是一名33歲的律師。他來找我的時候 (那已經是大概兩年前) 的數個月之前獲得了上級的提拔升職。新職位要求Simon在不同場合多做些公開演講,提升律師樓的知名度和為公司帶來更多的生意。儘管過往的他比較專注於法律事務本身而比較缺乏演講經驗,但他認為自己能夠勝任。
傳媒視頻訪問 (「疫境同行」系列) - 「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 對心理健康有甚麼影響?!
感謝OnAirPower重力傳媒及主持Anna樂翊榆的視頻訪問,談論「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對心理健康之影響,一起「疫境同行」。
1)從心理學角度了解Social Distancing
2)Social Distancing所産生的壓力反應及舒緩方
如何監測自己的壓力水平?
最近經常從客戶口中聽到的幾個字就是:「我感覺到自己的壓力好大! 」
到底壓力有多大?那壓力到底源自什麼地方?很多人往往說不出所以然來。因此我寫下了以下的方法,讓大家對自己感受到的壓力有多一份了解,並可以定期監測自己的壓力水平。
如何了解自己那份莫名其妙的自卑或高傲?到底我們曾經受了怎樣的傷?
Mary 和 Emily (皆非真實名字) 對很多人來說是兩位完全不同性格的人。Mary說話細聲細氣、頭部經常低垂下來,給人一副很無力、很沒自信、很需要別人幫助的樣子。Emily則表現十分高傲,眼神充滿著對人的不信任,一副有事無事都不要來打攪我的神態。
可是,假若讀者你知道
為何退休後變得情緒不穩?讓我們談談「退休症候群」。
每年Derek都會遇到以下一類的求助個案:退休不久的人士 (多為男性) 從原先的看似適應然後漸漸出現了使人困擾的情緒問題,並讓家人感覺到辛苦和擔憂。
何先生 (假名) 是其中的一位,來找我的原因是因為女兒堅持他需要接受心理輔導。何先生曾經是位跨國飲食集團的中上層,兩年前退休時
如何理解一個沒有動力、卻又不是抑鬱的男人
Bobby (假名)是一名27歲的男士。來找我時剛辭退了一份他認為不適合自己性格的工作,卻又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希望在找下一份工作的時候花點時間了解一下自己是個怎樣的人、可以做什麼工作或者應否去進修等等,因此發訊息來跟我預約。
Bobby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無力感很重,但又好像
《香港佛教》月刊訪問節錄 - 怨氣與福氣的關係
本人尊重世間的所有傳統宗教。近日接受了《香港佛教》月刊的訪問。
月刊今期就「放下怨氣 才有福氣」這個題目邀請了寶蓮禪寺住持、南京大學教授凈因法師、臨床心理學家陳雅文和輔導心理學家林旭信,以及註冊中醫師徐宇平,從身心靈及生活上和我們分享尋找幸福的良方。
bottom of page